“您看这客厅走廊的墙皮,全是楼上卫生间漏水泡的,现在虽说不漏了,但墙皮天天往下掉,晚上走路都得打着手电筒。”近日,73岁的王奶奶领着社区网格员小边走进家门,仰头指着天花板边缘的泛黄水痕,墙皮剥落。3月初在安和园小区王奶奶家里,她的一番话,揭开了这场“追根溯源”的暖心修缮之旅。
作为98年建成的老旧小区,安和园不少房屋存在管道老化问题。王奶奶独居一楼,二楼出租屋此前因卫生间防水破损渗水,长期渗透已让客厅走廊墙面发霉、鼓起,脚踩在地面还能听见墙皮碎裂的“咔嚓”声。“之前收拾屋子,墙皮掉了一点,年纪大了弯腰都费劲。”老人的无奈,让网格员在民情日志里标注了“紧急”符号。
居民有所“呼”,社区立刻“应”。网格员与物业师傅戴着工具爬上二楼,虽现场未见滴水,但通过专业检测发现卫生间地砖下防水层开裂,潮气正缓慢渗入楼下墙体。一场聚焦“隐形漏水”的协商会随即召开,二楼房屋中介、物业维修员、居民代表围在一起。“老人平时在客厅走动多,墙面必须彻底修复,材料更得环保,不能甲醛味太重。”网格员小边的提醒,让中介当场表态:“我们负责重做卫生间防水,把楼下走廊墙面铲掉重刷,全部用环保乳胶漆。”社区的“贴心考量”藏在细节里:施工前,网格员帮王奶奶用透明桌布覆盖家具,避免修缮时产生的粉尘影响生活;施工中,特意要求工人错峰作业,避开老人午休时间;完工后,网格员小边抱着两盆绿萝敲响房门:“王奶奶,这绿萝能吸潮气,您放在阳台,看着也舒心。”老人摸着新刷的墙面,指尖触到的是细腻的漆膜,再无碎皮簌簌掉落。
如今的客厅明亮整洁,阳光穿过窗棂,在修缮后的墙面上投下柔和的光影。王奶奶特意在走廊角落摆了网格员送的绿萝正舒展叶片:“现在走在这儿心里踏实多了,社区不仅帮助我修好漏水,还送了花,太感谢了。”
这场始于“隐性渗水”的协商,不仅根治了卫生间的防水隐患,更让老人的日常行走之路重归平整安全。安和社区主任说:“老人走廊的每一块墙皮,都是我们心头的牵挂。”如今在安和园,15件类似的民生小事通过协商得到解决,“有事到社区说道说道”成了居民的习惯。每一次“呼”与“应”的背后,都是大家用耐心追根溯源、用细心守护民生,让老旧小区的每一处角落,都洋溢着温暖的人间烟火。